5月11日下午,在计算机学院学术报告厅顺利召开“2025年计算机专业师范人才教育创新实践研讨会”,本次活动由计算机学院主办,计算机学院校友会承办,活动聚焦于计算机专业师范生如何成长成为中小学信息学和科创竞赛编程教练,是校友会师友发展计划服务于学院师范生教育的有力尝试。学院出席领导有党委书记叶欣、副院长陈卫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子响、退休教师邬家炜、邓志才和学院负责师范生培养的老师们,学院全体师范生。
校友会秘书长李颖煊和理事唐勇出席研讨会,来自五个教育创新基地学校的教师代表出席研讨会,分别是:澳门劳校中学校长郑杰钊,华南师大附中陈妤和黄然,广东实验中学徐家连,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梁冠健、梁敏丽,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李忠伟、莫宇楼和辜志文,会上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叶欣书记在开幕致辞中强调,计算机师范教育需紧跟技术前沿,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教育情怀的复合型人才,为教育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陈卫东副院长详细介绍了“教育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进展,通过高校与中学的深度协同,已形成覆盖AI教育、竞赛辅导、机器人实践等多领域的培养体系,为师范生提供真实教学场景与创新实践平台。
活动现场举行了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指导老师聘任仪式和2025年基地见习研习活动启动仪式,学院领导为来自澳门劳校中学、华南师大附中、广东实验中学等五所学校的教师获颁聘书,并一同进行仪式启动,未来将深度参与师范生的实践指导与课程开发。
接着各基地学校详细讲述2025年见习研习实践方案,主要围绕着培养中小学信息竞赛教练和科创竞赛教练展开,为学院师范生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澳门劳校中学郑杰钊校长介绍了学校情况,重点描述"人工智能信息管理班"建设方案,该班将华为认证课程体系与国际化科创项目深度融合,首创全年400课时嵌入式企业实习机制,实现产教协同育人闭环。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妤老师提出"自华教育"新范式,通过开发AI伦理系列校本课程,搭建高校教育专家、中学骨干教师与科技企业导师三方联动的教学生态链,率先探索智能时代的师德培养路径。
广东实验中学徐家连老师依托信息学奥赛优势资源,构建"基础算法-课题研究-国家级项目"三级培养体系,重点支持学生在可信人工智能、联邦学习等前沿领域开展创新实践。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李忠伟老师以机器人竞赛为切入点,推出全年开放式创客课程群,计划12月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智造作品评优活动,搭建跨区域创新成果展示平台。
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梁冠健老师创新推出"精准教练制",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开展大中衔接专项计划,通过企业项目实战、竞赛命题解析等模块,系统提升教师竞赛指导与科研转化能力。
最后,现场进行了“我与学长圆桌交流”环节,主持人与各学校代表围坐,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聚焦在校师范生最棘手的实践难题,把“过来人”的经验掰开揉碎,变成可落地的行动指南。
本次研讨会不仅为计算机师范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思路,更通过多方协作搭建了资源共享平台,为学院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计算机学院将以创新实践基地为纽带,持续深化教育创新,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卓越师范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初审|肖 悦
复审|曾小玲
终审|陈卫东